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 ? 資訊 ? 天下雜談 ? 土耳其政變,埃爾多安是贏家

土耳其政變,埃爾多安是贏家

有 1543 人瀏覽 日期:2016-08-02 ??作者:紀雙城 王云松 放大字體??縮小字體

核心提示:短 期看,土耳其的政治環境偏向伊斯蘭化,有利于埃爾多安聚攏人氣。在這個意義上說,政變為他集權創造了條件,轉向總統制的腳步或將加快。但長遠看,持續高壓 可能造成更多矛盾向深層轉移,加之土耳其國內也有很強的支持世俗力量,如果埃爾多安無法在“世俗化”與“伊斯蘭化”間取得巧妙平衡,可能會激化不滿,促使 反對集權與反對“伊斯蘭化”的力量融合起來,那就不能排除再度爆發政局動蕩的可能。

他抓捕軍中將領,整肅司法界和教育界,并要求引渡對手居倫


土耳其政變


對土耳其人來說,這個夏天的關鍵詞是“變”。


先是政變。7月15日夜間,土軍方宣布“已接管國家”。首都安卡拉傳出槍聲和爆炸聲,*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外出現坦克,戰機低空飛行,政變軍人關閉跨海大橋,封鎖交通。


隨后是平定政變。正在地中海海濱度假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,政變后*時間以手機視頻連線方式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采訪,稱“我們將戰勝這一危機”。數小時后,他乘專機抵達伊斯坦布爾,通過電視直播宣布自己仍在掌權,政變已結束。


土 耳其官方稱,政變造成232人死亡。7月20日,埃爾多安宣布實行3個月的緊急狀態。有6000多名軍人和2745名法官、檢察官被捕,約9000名警 察、3000名法官、8000多名內政部員工、1500名財政部門員工、257名總理辦公室工作人員、超過1.5萬名教育部雇員被解雇或停職,1577名 大學校長被迫辭職,24家電臺和電視頻道的執照被注銷,國家情報機構也有100多名工作人員被停職。


至此,政變后的整肅行動已涉及超過5萬人,事件迅速演變為“土耳其歷史上*大規模的案件”。


前空軍司令被指“主謀”


在被捕的100多名將領中,*受關注的是前空軍司令阿金·厄茲蒂爾克。他被指控為本次政變的主謀。


厄 茲蒂爾克生于1952年,是四星上將,去年剛卸下空軍司令一職,但仍是土*高軍事委員會成員。1975年,他從第二空軍基地戰斗機飛行員訓練學校畢業,成 為一名駕駛F-100和F-4戰機的飛行員。在此后40多年的空軍生涯中,他駕駛過30種戰機,累計飛行時間超過5800小時,曾任空軍總部訓練主官、空 軍情報部長等職。


阿金·厄茲蒂爾克

土耳其人熟悉的厄茲蒂爾克,是個身穿藍色軍裝、戴著墨鏡、威風凜凜的老將軍。但前往法庭受審時,他耳朵上纏著白紗布、臉上 和胳膊上都有輕微傷痕,神情疲憊。他的軍銜和榮譽已遭取消,被稱為國家公敵和恐怖分子,面臨侵犯公共秩序、恐怖主義、陰謀叛國等刑事指控。土耳其媒體稱, 他在法庭上否認了所有指控。


在被捕的將軍中還有第二軍司令胡杜蒂,曾負責土耳其與敘利亞、伊拉克邊境安全。另一位引起關注的被捕將領是因吉 爾里克空軍基地的司令埃里克·凡。據CNN報道,該基地是美軍與土軍共用的,美軍在該基地存放了50枚戰術核彈。美國空軍也利用這個基地,出發打擊“伊斯 蘭國”。在政變過程中,從這個基地起飛的空中加油機,曾為政變軍人使用的F-16戰斗機加油。政變發生后,美國軍機一度被禁止進入這個基地。


土軍方一直被看作土耳其世俗力量的守護者。過去50多年中,每當文官執政后走向伊斯蘭化,軍方就為捍衛世俗化發動政變、更換政權。1960年、1971年、1980三次政變,都進行了政府更替。*近一次則是1997年,軍方迫使總理辭職,但沒有解散國會和終止憲法。


這 次政變的時機和以往4次相似,軍方都是利用總統休假之機發起突襲,卻沒能復制以往的成功。有分析稱,原因有三:一是埃爾多安在選民中有較高的支持率。他在 對外政策上不斷展現強硬姿態,更聚攏了不少人氣。政變中,他及時通過新媒體動員支持者走上街頭,令對手措手不及;二是政變沒有得到軍方的普遍支持,不少將 領支持埃爾多安,其中包括土耳其*軍司令、海軍司令和特種兵司令等;三是沒有任何政治力量支持政變。在政變次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舉行的特別會議上,執政 的正義與發展黨(下文稱正發黨)和三大反對黨展現了“罕見的團結”,聯合發表聲明譴責政變。而前北約歐洲盟軍*高司令、美國退役四星上將卡拉克在CNN節 目中評論說,政變*犯了許多錯誤:沒有逮捕總統,沒有斷網。


“幕后主使”居倫隱居美國


埃爾多安平定政變后,迅速將政變“幕后主使”的帽子扣向遠在美國的土耳其教士居倫。對土耳其人來說,居倫是一個家喻戶曉、同時也充滿禁忌的名字。2013年以后,這個名字就一步步地和國民公敵聯系在了一起。


75 歲高齡的教士居倫,名下擁有220億美元資產,在世界各地包括中亞、印尼甚至非洲都辦有宗教學校,在美國擁有*大的私立學校系統之一。早在1999年,居 倫被土耳其政府指控密謀建立伊斯蘭教國家,就“自我流亡”到美國,住在賓夕法尼亞州,深居簡出。后來他被宣告無罪,可以自由返回土耳其,但他從未回國。如 今在土耳其政府內,仍不乏奉居倫為精神*的官員。


居倫


上世紀末,埃爾多安擔任伊斯坦布爾市長時,曾和居倫結為同盟,甚至一度把居倫當作精神導師。埃爾多安*的正發黨能在2002年大選中一舉勝出,離不開居倫的鼎力相助。他還幫助正發黨削弱軍中的世俗力量。


但 近些年,埃爾多安和居倫在不少重要議題上產生了分歧。居倫對埃爾多安實行的積極外交政策表示反對,尤其不滿政府支持敘利亞反對派。2013年的一場司法系 統反腐風暴,讓兩人*終成為政治死敵。當時有數十人被捕,包括3名內閣部長的兒子和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行長,矛頭直指埃爾多安的核心圈子。鑒于居倫在土耳 其的巨大影響力,特別在警界和司法界擁有眾多追隨者,埃爾多安認定他正在建立“國中之國”,且有“外國勢力”撐腰。本次政變失敗后,大批官員和軍警都被控 支持“居倫運動”。按正發黨的定義,這是個“恐怖主義組織”。


據美國聯邦調查局一名負責進行土耳其語監聽的翻譯爆料,居倫“有美國中央情報 局的背景”。所以,對居倫的懷疑上升到了對美國幕后支持的指責。7月16日,土耳其勞動和社保部部長公開指責美國推動政變,美國國務卿克里親自回應,稱美 國與土耳其政變沒有關系。土耳其方面要求美國“交出居倫”,美方表示“可以考慮”,但要求土耳其政府拿出證據。白宮日前表示,已經收到土方提供的資料,將 根據引渡條例進行審查。美國輿論認為,考慮到兩國間的緊張關系,“此事相當復雜”。


有人猜測總統“演戲”


長期以來,土耳其的世俗精英階層與傳統的穆斯林大眾之間一直存在矛盾,世俗政治體制無法完全摒除宗教對社會的*影響。


埃爾多安2003年擔任總理執政后,采取了一些不利于世俗化的措施,導致土耳其日益伊斯蘭化。美國《時代》周刊曾這樣評價埃爾多安:他表面上是個世俗派,骨子里卻是個伊斯蘭保守派。


埃爾多安


軍 方和埃爾多安之間也存在權力之爭。埃爾多安掌權后,將限制*干政作為施政目標之一。2007年,土耳其武裝*負責人厄爾根尼康將軍反對埃爾多安的長期 盟友居爾出任總統。正發黨和議會置之不理,居爾仍然當選。隨后,政府對厄爾根尼康展開了長期、高調的刑事調查。檢方稱厄爾根尼康屬于一個由體制內世俗民族 主義者組成的“恐怖組織”,曾策劃暗殺、爆炸,企圖推翻政府。牽涉進這個案子的還包括前總參謀長巴什部。2010年,埃爾多安政府又調查了所謂“大錘”案 件,300名軍官被監禁。他們被控在2003年密謀進行政變、推翻政府。但后來發現,此案的大多數證據是偽造的。


軍方與埃爾多安有矛盾,居倫也是埃爾多安的政敵,所以居倫就和軍方串聯起來“造反”,這種“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”的推論,似乎有點道理。但是,也有人提出質疑:居倫也積極主張伊斯蘭化,他怎么會和主張世俗化的軍方聯手發動政變呢?


還 有媒體猜測,這次政變可能是埃爾多安“自導自演”的一出戲碼,目的是攫取更多權力。他在政變當天稱,“這場暴亂是真主送的大禮,因為這將是肅清*的好理 由”。這番話,被認為“泄露天機”。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政變,來勢洶洶卻又草草收場,確實容易讓人想到“陰謀論”。有分析認為,土耳其可能提前大選,力保埃 爾多安拿到壓倒性選票,進而確保他“繼續掌權10到15年,成為人民選出的獨裁政權”。不過,牛津大學圣安東尼學院訪問學者、土耳其*記者巴薩蘭認為, 根據常識判斷,政變事態發展得太遠了,不可能是“假戲”。


埃爾多安的收獲與風險


無論政變是真是假,埃爾多安確是此番*大受益者。他出身于貧寒的穆斯林家庭,一向野心勃勃,在2001年創建正發黨,2003年出任總理。此后正發黨贏得2007年和2011年大選,帶領國家取得經濟上的長足發展。


土 耳其在歷史上曾建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,一戰后帝國才瓦解。現代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,軍警力量超百萬,在北約中僅次于美國,被認為是中東除以色 列外軍力*強的國家。經濟上,土耳其是經合會以及20國集團成員,也是很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經濟體。英國《經濟學人》雜志稱埃爾多安為“新時代的蘇丹”,說 他“試圖恢復奧斯曼帝國的風光”。


不過,野心也為埃爾多安招來不少爭議。近年來,為了重振土耳其的“大國雄風”,他不斷插手周邊事務,導致 與周邊國家交惡,一度倡導的“零問題”外交成了“零朋友”外交。在打擊“伊斯蘭國”極端組織問題上,土耳其先是放任不管,甚至有報道稱埃爾多安的親屬參與 了為極端組織走私石油牟利的行動,繼而又主動打擊“伊斯蘭國”,導致國內安全形勢惡化,旅游業大受影響。加上庫爾德問題和敘利亞難民危機,令其不堪重負。


埃爾多安


矛 盾面前,埃爾多安想到的辦法是“集權”。2014年,他卸任總理后,成功當選土耳其*任直選總統。土耳其實行議會制,總統屬禮儀性職位。但埃爾多安不甘 于做無實權的總統,總想將政體改為總統制,并已采取不少動作。輿論認為,政變之后他將以更加嚴厲的政策加強對國家的控制,打壓反對派,包括在軍中繼續清洗 有“居倫運動”背景的軍方人士或其同情者,對反對黨加以控制,嚴格管制包括網絡在內的各類媒體,監控土耳其內部的分離主義勢力,防止其異動。


7月20日,埃爾多安主持了政變后的*國家安全會議,討論了政府對*的監管問題。《華盛頓郵報》援引土耳其匿名官員的話說,*改革計劃包括將總參謀長置于*部*下,議會對*的預算編制和執行狀況加強監督。埃爾多安意在強化對*的掌控。


短 期看,土耳其的政治環境偏向伊斯蘭化,有利于埃爾多安聚攏人氣。在這個意義上說,政變為他集權創造了條件,轉向總統制的腳步或將加快。但長遠看,持續高壓 可能造成更多矛盾向深層轉移,加之土耳其國內也有很強的支持世俗力量,如果埃爾多安無法在“世俗化”與“伊斯蘭化”間取得巧妙平衡,可能會激化不滿,促使 反對集權與反對“伊斯蘭化”的力量融合起來,那就不能排除再度爆發政局動蕩的可能。

0條 [查看全部]  相關評論
免責聲明:
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、企業機構、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,僅供參考。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、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 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如果有侵權等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。

微信

關注中國食品與包裝機械網官方微信賬號:"spbzorg",每日獲得互聯網最前沿資訊,熱點產品深度分析!
[ 資訊搜索 ]? [ 加入收藏 ]? [ 告訴好友 ]? [ 打印本文 ]? [ 違規舉報 ]? [ 關閉窗口 ]
?
黄瓜视频live|黄瓜视频APP安卓版黄黄|黄瓜视频网站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