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昨天,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京召開,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也同時啟動,國家食藥監總局、*總局和農業部再度聯合發布今年1-5月國內在售食品、進口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的安全抽檢“賬單”。其中,今年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從德國、韓國、澳大利亞、丹麥和新西蘭的進口液態乳中檢出不合格產品45批、36.2噸。包裝不合格、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為主要不合格原因,占不合格進口液態乳總批次的超九成。
食藥監總局通報,2016年1-5月,組織監督抽檢并公布了5447批次樣品信息,涉及不合格樣品96批次。其中,16家食品生產、經營單位近半年內連續兩批次以上樣品抽檢不合格。不合格項目以食品添加劑超范圍、超*使用和品質指標不合格為主。*總局通報,2016年1-5月,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驗檢疫從174個國家或地區進口的食品49.8萬批、1618.6萬噸、176.3億美元,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1311批、2.9萬噸、2518萬美元。不合格進口食品涉及23類產品,其中主要不合格種類為糕點餅干類、飲料類、糧谷及制品類等。
從德國、韓國、澳大利亞、丹麥和新西蘭的進口液態乳中檢出不合格產品45批、36.2噸、7.3萬美元。包裝不合格、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為主要不合格原因,占不合格進口液態乳總批次的超九成。安全衛生問題中,海藻鈣、酵母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,大腸菌群、霉菌等微生物污染等問題較為突出。
實施“五覆蓋”全面加強進口乳制品監管
2016年,質檢總局按照國務院《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》的要求,制定《2016年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專項監督抽檢計劃》,即覆蓋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輸華國家、覆蓋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輸華生產企業、覆蓋全部生產日期、覆蓋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,對*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,開展覆蓋*規定的全項目檢測。
林偉表示,自2016年5月13日起至8月13日止,對所有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,按生產日期抽樣,開展標準規定的約40個項目的檢測,不符合*規定要求的一律禁止進口。
據了解,2016年1-5月,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從14個國家(地區)的進口乳制品中檢出不合格產品共計83批、170.6噸、32.8萬美元,其中包裝不合格、品質不合格、食品添加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為主要原因,占不合格總批次的7成。安全衛生問題中,海藻鈣、酵母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,大腸菌群、霉菌、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等問題較為突出。
其中,從韓國南陽乳業有限公司(Namyang Dairy Products.Co.Ltd)和澳大利亞衛普拉斯乳業有限公司(VIPLUS DAIRY PTY LTD)生產的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中檢出2批次不合格產品,共計3.8噸、4.2萬美元,不合格原因均為標簽不合格。從德國、韓國、澳大利亞、丹麥和新西蘭的進口液態乳中檢出不合格產品45批、36.2噸、7.3萬美元。
包裝不合格、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為主要不合格原因,占不合格進口液態乳總批次的超9成。安全衛生問題中,海藻鈣、酵母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,大腸菌群、霉菌等微生物污染等問題較為突出。